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32篇
神经病学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背景:全膝关节翻修比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技术上更具挑战性,骨缺损或侧副韧带的缺失,使假体的固定、力线的保持及稳定性的重建更加复杂和困难.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翻修过程中采用金属垫块和髓腔柄组成的翻修假体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02/2008-01对12例12膝行全膝关节翻修,其中假体松动翻修8例,感染后假体置入4例.翻修过程中使用金属垫块修复AORI-Ⅱ型非包容性骨缺损及恢复关节线水平,并使用髓内假体柄来增加翻修假体的稳定性,使用的假体为组合式髁限制型膝关节OPTETRAK.CCK.翻修后进行随访观察,采用膝关节协会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与结论:翻修后随访6~37个月,平均21个月.患者膝关节协会评分从翻修前27分增加到最后随访时的75分,膝关节活动度由翻修前63°增加到最后随访时的97°.除一例患者皮肤伤口感染延迟愈合外,未见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出现.提示采用金属垫块和髓腔柄组成的翻修假体系统重建全膝关节翻修术中非包容性骨缺损和软组织平衡,既可以方便手术操作,获得即刻稳定性,又可以提高翻修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背景:全膝关节翻修比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技术上更具挑战性,骨缺损或侧副韧带的缺失,使假体的固定、力线的保持及稳定性的重建更加复杂和困难。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翻修过程中采用金属垫块和髓腔柄组成的翻修假体系统的临床效果。 方法:2004-02/2008-01对12例12膝行全膝关节翻修,其中假体松动翻修8例,感染后假体置入4例。翻修过程中使用金属垫块修复AORI-Ⅱ型非包容性骨缺损及恢复关节线水平,并使用髓内假体柄来增加翻修假体的稳定性,使用的假体为组合式髁限制型膝关节OPTETRAK.CCK。翻修后进行随访观察,采用膝关节协会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评估膝关节功能。 结果与结论:翻修后随访 6~37个月,平均21个月。患者膝关节协会评分从翻修前27分增加到最后随访时的75分,膝关节活动度由翻修前63°增加到最后随访时的97°。除一例患者皮肤伤口感染延迟愈合外,未见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出现。提示采用金属垫块和髓腔柄组成的翻修假体系统重建全膝关节翻修术中非包容性骨缺损和软组织平衡,既可以方便手术操作,获得即刻稳定性,又可以提高翻修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肌腱损伤后愈合包括内源性愈合、外源性愈合两种形式。防止肌腱粘连的理想途径,是通过改善肌腱的营养状况和周围环境,来促进内源性愈合,抑制或减轻外源性愈合。常用的预防肌腱粘连方法有:全身或局部应用药物、保护和修复腱鞘、采用自体组织或合成材料代腱鞘、肌腱移植与腱鞘再造等,均取得了一定效果。采用可降解吸收的高分子生物材料屏障预防肌腱粘连,是近年来临床应用的热点。采用中医中药疗法、康复理疗及早期保护性活动,均可一定程度预防粘连发生。组织工程化肌腱移植,可能是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在肌腱损伤早期,采用无创技术、非绞窄性缝合,手术中尽量保留或修复腱鞘,外周应用高分子生物材料包裹,术后结合康复理疗及早期保护下功能锻炼的综合治疗方法,可明显预防粘连发生,最大限度地恢复肌腱的滑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赵晓亮  章莹 《中国临床康复》2011,(42):7915-7922
背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移植物的选择。目的:对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移植材料的种类、材料性质、相关实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回顾分析。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85/2009PubMed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有关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移植材料如自体韧带、同种异体韧带、人工韧带、组织工程韧带、异种韧带等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目前国内外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可供选择的移植物有自体组织替代物、同种异体韧带、人工韧带、生物组织工程韧带等。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生物材料如异种韧带等,目前还处于实验探索及研究阶段。人工合成材料与组织工程韧带近几年研究较多,但其制作工艺复杂,价格昂贵,很难满足临床移植的需要。随着越来越多去抗原处理技术的出现,有效去除异种韧带的免疫原性,提高其组织相容性已不是没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异种韧带来源广泛,获取方便、价格低廉、适用性广等优势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5.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对骨质疏松患者有利无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在对伴骨质疏松的腰椎疾病患者进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时,椎体添加骨水泥可有效增加内固定稳定性,但对相邻节段的影响尚不明确. 目的:观察伴骨质疏松的腰椎疾病患者进行椎体骨水泥强化内固定后,早中期随访中骨水泥强化对相邻节段的影响. 方法:以87例伴骨质疏松的腰椎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后路椎管减压术,并分为3组:常规螺钉组,常规螺钉+骨水泥组,可灌注骨水泥螺钉+骨水泥组.样本平均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为9个月.测量术前、术后3 d、末次随访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固定节段上位相邻椎间隙高度、固定节段上位相邻椎体变形指数、固定节段椎体上缘终板及相邻上位椎体下缘终板凹陷角度、固定节段Cobb角. 结果与结论:①常规螺钉组、常规螺钉+骨水泥组、可灌注骨水泥螺钉+骨水泥组3组内末次随访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前明显减小(P〈0.05),组间两两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骨质疏松患者脊柱后路固定时,是否添加骨水泥及不同添加方式,对早中期主观疗效影响无显著差异,且均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②常规螺钉+骨水泥组、可灌注骨水泥螺钉+骨水泥组2组末次随访对术后3 d固定节段Cobb角变化小于常规螺钉组(P 〈0.05),常规螺钉+骨水泥组、可灌注骨水泥螺钉+骨水泥组2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添加骨水泥辅助的内固定稳定性明显优于未添加骨水泥常规手术.③常规螺钉+骨水泥组、可灌注骨水泥螺钉+骨水泥组2组术后3 d出现上终板凹陷角度增大;末次随访观察到相邻上位椎体下终板凹陷角度、椎体矩形指数及相邻椎间隙均减小,且前两项指标的改变程度明显大于常规螺钉组.表明添加骨水泥辅助内固定对相邻椎间盘退变程度无显著影响,但明显改变了相邻椎体终板及椎体的形态,增加了相邻椎体发生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背景:应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过程中仍有许多的争议及未知因素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目的:比较分析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过程中股骨端分别使用Endo-Button系统和可吸收界面螺钉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疗效。方法:选择45例在关节镜下使用4股自体腘绳肌腱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实验组25例股骨端使用Endo-Button钢板固定,对照组20例使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重建后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康复锻炼。结果与结论:经过6-21个月的随访,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达正常范围。Lachman试验中实验组Ⅰ度阳性2例,对照组Ⅰ度阳性3例;轴移试验均阴性。两组重建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随访早期均有较高的骨道扩大发生率,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骨道增宽程度强于实验组(P〈0.05)。说明两组早期总体临床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7.
背景:异种松质骨具有天然多孔结构,有利于新骨长入,经处理可完全消除抗原性,不引起免疫排斥反应,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能。目的:评价异种骨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3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3组,制作单侧15mm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实验组植入生物型异种骨,对照组植入深冻兔异体骨,空白组未植骨。术后4,8,12周进行一般情况、大体解剖、X射线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术后4,8,1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骨缺损逐步修复,空白组骨缺损未修复,实验组与对照组影像学和组织学评分均高于空白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影像学和组织学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生物型异种骨可较好修复骨缺损,修复效果与异体骨相当。  相似文献   
8.
镁合金材料的溶血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镁合金作为潜在的新型医用可降解生物金属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体外纯镁合金浸提液具有溶血作用.目的:探讨镁合金浸提液与其溶血率的关系.方法:将镁合金浸提液稀释,按GBT 16175-2008<医用有机硅材料生物学评价实验方法>第13 部分<溶血试验>的改良方法进行溶血实验.测量A值,计算溶血率,各稀释度溶液钠、镁离子浓度及pH值.结果与结论:100%,50%,25%,10%,5%,2.5%和1%稀释度镁浸提液的溶血率分别为65.3%,66.7%,33.8%,11.8%,6.2%,0.3%和-0.3%.随着稀释度的加大,镁离子浓度呈下降趋势,而钠离子则无明显波动.100%,50%,25%,10%,5%和2.5%稀释度之间的pH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高于1%稀释度(P<0.05).提示镁合金浸提液的高pH值和离子浓度是影响其体外试验溶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魏冀荣  章莹 《中国临床康复》2012,(47):8880-8884
背景:骨移植是治疗骨缺损的重要方法,骨移植支架材料一直是骨科学的研究热点。目的:综述骨移植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至2009年CNKI(医学版)数据库和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整合系统中有关骨移植支架材料与骨缺损修复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理想的骨移植支架材料应具备的条件包括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多孔三维立体结构、可塑性和一定的机械强度、骨诱导性、易消毒性。目前常见的骨移植支架材料基本归为自体骨、异体骨、异种骨、人工骨4类,重组合异种骨、组织工程骨等可归为异种骨及人工骨的衍生物。一些衍生物还可以复合抗生素等其他物质。尽管各类骨移植材料品类繁多,但各有优点与不足。临床治疗骨缺损,尤其大量或节段性骨缺损,迫切需要一种适宜的填充材料,作为最有潜力的异种骨移植,尚需进一步研究来评价其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作为一种新型抗菌植骨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植入物需与人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观察数字化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的抗菌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珊瑚羟基磷灰石粉末浸泡于不同浓度的硝酸银溶液,制备出不同含银量的载银羟基磷灰石,再将其与聚乳酸混合,并通过选择性激光烧结快速成形制备出具有特殊形状的数字化载银抗菌人工骨材料.结果与结论: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珊瑚羟基磷灰石浸泡于10-2,10-3,10-4,10-5 mol/L AgNO3 中制备的载银人工骨中Ag+的含量分别为2.31×10-1%,3.18×10-2%,6.75×10-3%,6.05×10-4%.体外抑菌圈实验表明浸泡10-2 mol/L AgNO3中制备的载银人工骨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00±1.52)mm 及(12.30±1.65)mm;浸泡10-3 mol/L AgNO3 中制备的载银人工骨材料分别为(11.50±0.73) mm及(11.00±0.46) mm.浸泡10-4,10-5 mol/L AgNO3 载银人工骨材料对两种细菌均无抑菌圈产生.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100%浸泡10-2,10-3,10-4,10-5 mol/L AgNO3 的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的细胞毒性分别为3 级、1 级、0 级、0 级.急性全身毒性试验表明浸泡10-3 mol/L AgNO3 中的人工骨浸提液对小鼠无明显的急性毒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浸泡10-3 mol/L AgNO3 中的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有明显抗菌作用,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